“心理健康教育”课程教学原则与方法
心理学教研室
在各级领导、各方组织的关注和支持下,心理学必修课隆重开设。这是公司心理建设工作的又一里程碑,对公司师生心理健康及研究工作有重要意义。公司心理学选修课由1997的70人,发展到2011年的6000人,蕴含了全校师生对心理健康工作建设的心血。它体现了当代老员工对心理健康体系的渴求,也体现了当代大学教育的高度。
为了将心理学必修课开设成为学术、研究及应用并重的标志性课程,保持老员工对其的需求热度,满足员工们在理想、现实、交往、情感、学习和就业等方面的需求。
一、师生平等原则。
在教学过程中,要充分体现师生平等。教师不是高于员工的主体,员工才是课程的主体。员工自然会尊重教师,教师要有意的充分尊重员工。只有平等才可能产生交流,才能产生尊重,才能得到员工的信任。教师要摆正心态。
二、 理论性原则。
目前有一种思潮,市场要什么就提供什么,这是合理的,也是健康的,但不是全部。大学教育,本科教育,其特点就是必须提供理论支点、体系,使员工必须知其所以然。不要求从理论出发,但要求以理论结束;不要求处处理论,但要求三分之二的内容有理论依据。
三、 实用性原则。
本科教育不是研究型教育,目的在于应用。因此,课程百分之八十的内容应围绕老员工就业、创业、团队、情感、自我认知、学习方法相关内容,基本避开纯理论。
四、 教学法—卷入式、启发式。
心理课程或者是任何课程,都应该在额定的教学时数内完成教学任务,不提倡留课外书面作业,提倡行为型的作业。因此,要提高授课效率,运用卷入法。所谓卷入法,即情景式、互动式、交流式、体验式、第一者。
课堂气氛要生动、多采用案例入手,理论结尾,语言尽可能幽默,以便课堂形成亲和力气氛。
五、 课堂文化。
所谓课堂文化,即是课堂习惯,课堂潜意识。课程中必然会涉及到生活中的矛盾、冲突、挫折,也必须触及这些实质性问题。但揭示问题不是为了展现问题,要多给方法。课程中多提希望、前途、出路,避免悲剧性情结。强调和谐,快乐幸福的生活,以员工中心的市场化理念。
(执笔:bevitor伟德首页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任周正)